华为到底触动了美国几根神经

太平洋在线 286 4

10月8日,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发布报告做出结论:华为和中兴通讯可能威胁美国国家通信安全。此事引发商界、舆论界对华为与美国市场关系的又一轮集中讨论与审视。

华为到底在哪些点上触动了美国的神经?这些触点对其他的中国公司走向海外有什么可引以为诫的?

带有“敏感”信息的出身

在西方人看来:华为的所有制结构不透明、而且不是上市企业;华为的总裁和创始人任正非曾经担任解放军的工程师——这样的背景未免让人有不安全感。

对此,华为9月中旬在美国国会的证词中专门进行了一段解释。声称,华为是靠员工持股计划(ESOP)实现激励,在约6.5万名持股员工中,再选出51人作为代表,并从中轮流选出13个人作为董事会成员,而在2010年选出的51人中,仅任正非和王克祥两人在军中服过役。

这样的解释与陈述是华为在国内都没有过的,可见华为确实在为美国人“网开一面”,尽可能开放。但这仍然没有清晰展现华为内部繁复股权状况。尽管近几年来,业界时而会传出华为在接触投行、咨询海外上市事宜的消息,但事实上,要将这庞大且动态的员工持股状况理清,就是上市的一个巨大障碍。

不透明问题始终会成为美国随时揪着华为不放的一个把手。在这次调查中,情报委员会就一口咬定,“我们不能相信华为和中兴未受外国政府影响”。事实上,不受政府影响、与政府没有关系,是一个很难完全自证的事,很多时候它就是一个被别人利用来打压公司声誉的借口。而且,哪国哪家大公司,与政府会完全没有关系呢?比如贝恩资本,是由现共和党总统竞选人罗姆尼一手创建,至今尚未完全撇清关系,那是不是中国政府应该据此将贝恩资本完全拒之于中国本土之外呢?(何况它居然投了中国最大的家电零售连锁公司之一——国美)。

要尽量消除外人对“与政府有关系”的暧昧指控,只有一条路:尽可能透明。要出海,先尽可能透明。

涉嫌“偷”的污点

人们都还记得思科突然于2003年1月对华为的起诉,诉其侵犯自身知识产权。2010年,摩托罗拉起诉华为,称该公司参与了一起精心策划的阴谋,其中涉及摩托罗拉几名前员工以及一家为了窃取蜂窝网络技术而成立的壳公司。这是后进公司、特别是亚洲公司经常会面临的控诉与指责。事实的真相已不得而知,因为华为否认了这些指控,思科后来也同华为摩托罗拉达成了和解。

尽管法律已不再追究华为的行为是否侵权,但在业内,对于华为有侵权涉及抄袭行为的传言始终未停止过。这又是华为在美形象的一个负分。

触动美国本土科技巨头的利益

美国是一个大市场,美国运营商的4G网络支出带来了增长机会。利益与增长机会所在,是华为不管如何困难也想进入美国的原因。但它的进入,势必是对美国公司思科的一次直接进攻。如上所述,思科最近十年来,一直对华为满怀愤恨与忌惮。2012年4月,思科CEO钱伯斯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明确表明了思科这种心态:一方面直承华为是思科最强硬竞争对手,另一方面指责华为在知识产权保护和电脑安全等领域并非一直“按规矩办事”。

思科与美国政府、军方业务关系均很密切,也是企业游说团里的活跃份子。它在路由器、交换机的市场份额与优势近些年来呈现相对下滑趋势,它怎么可能坐视潜在威胁最大对手安然进入自己的主场?思科2011年财报披露,其产品毛利出现下降而且可能受到进一步影响,思科罗列出的几大因素中包括降低成本能力以及来自亚洲特别是中国的价格竞争。

所以,与其说华为涉嫌威胁到美国通信国家安全,不如说是华为直接威胁到思科的商业安全。前者相当一部分是后者游说出来的一个包装。

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一个不能完全与思科华为案类比的例子,但可提供一个思考角度,即三星与苹果。假设一下,如果三星不是苹果长年的供应商,维持与苹果的亲善关系,如果在将三星手机品牌打入美国消费市场之前过早地暴露自己的牙齿、与苹果交恶,三星会像今天一般成功打入美国市场并立足吗?作为与思科类似、在本土科技界举足轻重的公司,苹果同样拥有巨大游说能力。而当三星已进入,苹果很难将它彻底赶走了。即便今天苹果成功告赢三星侵权,三星付出的直接代价不过是10亿美元罚金。

现状

为弥补受限的市场准入,华为学会了分散核心业务,开展多元化经营。

华为自去年开始在美国销售网络设备(该领域主导者即思科),并已卖给一系列中小型运营商,尤其是在乡村地区。

它有五分之一的销售额来自于智能手机(去年销量达2000万台,比2010年多出六倍)和硬件锁等消费品。

去年华为在美国的收入是13亿美元。

(来源:虎嗅网)

标签: 华为 美国 触动 神经 到底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